更新时间:2022-10-30 00:04:12

佛学大辞典
八位胎藏

词:

八位胎藏

解释:

在母胎中形成小儿之八个时期。又作胎藏八位。(一)羯罗蓝位(梵kalala),译作凝滑。指受胎后之七日间。(二)遏部昙位(梵arbuda),译作疱。指受胎后之二七日,此时其形如疮疱。(三)闭尸位(梵pes/i^),译作聚血或软肉。受胎后之三七日,其状如聚血。(四)键南位(梵ghana),译作凝厚。受胎后之四七日,其形渐渐坚固,有身、意二根,然未具眼、耳、鼻、舌四根。(五)钵罗赊佉位(梵pras/a^kha^),受胎后之五七日,肉团增长,始现四肢及身躯之相。(六)发毛爪位,受胎后之六七日,已生毛发指爪。(七)根位,受胎后之七七日,眼、耳、鼻、舌四根圆满具备。(八)形位,受胎至八七日以后,形相完备。[瑜伽师地论卷二、法苑珠林卷六十九]


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

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。

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