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2-10-30 00:04:12

佛学大辞典
妄想

词:

妄想

解释:

梵语vikalpa。又作分别、妄想分别、虚妄分别、妄想颠倒。与‘妄念’、‘妄执’等语同义。即以虚妄颠倒之心,分别诸法之相。亦即由于心之执着,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,遂产生谬误之分别。

据宋译楞伽经卷二举出十二种妄想:(一)言说妄想,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,而认为其有自性。(二)所说事妄想,谓凡所说之事,穷其自性,唯圣者所知,凡愚不了,仅依彼事而生言说。(三)相妄想,谓随事而起见,于一切法相,虚妄计着。(四)利妄想,谓乐着世间种种财利,不知其物本为虚幻而起贪着。(五)自性妄想,谓执持诸法,起自性之见,以自为是,余皆为非。(六)因妄想,谓于因缘所生之法,起有、无等见,妄想分别而形成生死之因。(七)见妄想,谓于五阴等法,妄计有无、一异,起诸邪见,执着分别。(八)成妄想,谓于假名实法上,计度我、我所而起言说,成决定论。(九)生妄想,谓妄计一切法,若有若无,皆从缘起而生分别。(十)不生妄想,谓妄计一切法皆先有自体,不假因缘而生。(十一)相续妄想,谓于一切诸法,执着此与彼递相系属,无有断绝。(十二)缚不缚妄想,谓于一切法,以情生着之故,则成系缚,若离妄想,则无系缚,凡夫不了,而于此无缚解中产生计着。

此外,菩萨地持经卷二真实义品则举出自性、差别、摄受积聚、我、我所、念、不念、俱相违等八种妄想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,举出坚固、虚明、融通、幽隐、罔象虚无等五种妄想。[旧华严经卷五、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、宋译楞伽经卷四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、佛性论卷二、注维摩诘经卷三、大乘义章卷三、卷五]


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

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。

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