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2-10-30 00:04:12

佛学大辞典
胡语

词:

胡语

解释:

谓西域胡人之语言,或混同梵语而称胡语。东晋道安论经论翻译之得失时,指原文之梵语为胡言、胡经。又出三藏记集则指汉译经论之原文谓胡本。唐朝彦琮作辩正论,主张梵胡应加以明确分别。盖我国历代称之为胡语者,其义依时代而异:(一)秦汉之时,称匈奴为胡,故以匈奴语为胡语。(二)东汉以后,广指外夷为胡,包括高昌、焉耆、龟玆、于阗、月氏、大夏、罽宾、印度等,而泛称彼等所用之语为胡语。(三)南北朝以后至隋唐之世,特指粟特(Sogdiana)之住民为胡,而以粟特语为胡语。又翻译名义集卷一(大五四·一○五六上):‘胡梵音别,自汉至隋,皆指西域以为胡国。唐有彦琮法师,独分胡梵。葱岭已西,并属梵种。铁门之左,皆曰胡乡。’及宋高僧传卷三之记载,大致系以雪山以北及其东部之地总称为胡,且因东汉至隋代之间,不立胡梵之别,故视梵语为胡语之一。[大唐西域记卷一]


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

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。

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

返回
顶部